當前位置: 首頁 >>校園新聞>>校園新聞

今天,我們如何做教師?——校長室特別推薦(轉自《中國教育報》)

來源: 錄入者: 發(fā)表于: 點擊:

 《中國教育報》2014年9月9日第05版鏈接:

http://{域名已經(jīng)過期}/zgjyb/html/2014-09/09/content_422795.htm?div=-1

 
 
今天,我們如何做教師?
 
 
 

    CFP供圖

    編者按:

在第30個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中國教育報推出“關愛教師”系列討論活動,依托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聯(lián)合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圍繞“今天,我們如何做教師”的主題,邀請教育專家、學者和廣大校長、教師開展討論、交流?;顒臃错憻崃遥潭處兹?,千余名教師在微信平臺留言,百余名教師發(fā)來署名文章,大家紛紛闡發(fā)在新時期如何做教師的思考和認識。今天,我們將大家的觀點綜述成文,敬請關注。

■本報記者 宋偉濤

“我曾經(jīng)想,不久的將來我們的老師一朝醒來,可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沒有資格做教師了。”這是新教育研究院院長盧志文的大膽假設。這種假設并非危言聳聽,隨著教育現(xiàn)代化的推進,微課、慕課等新的課堂形式不斷涌現(xiàn),很多原先教師的職能被代替了。那么,隨著教育環(huán)境、教育對象和教育手段的不斷變化,教師該如何應對?今天我們應該怎樣做教師?這是時代帶給每一位教師的嚴肅命題。

今天的教師更應該關注什么?

關注學生的心靈,關注學生的整體發(fā)展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在一次演講中講道:“我當了一輩子教師,最憂心的是教師只看技能技巧,育分不育人,這是對孩子的坑害!21世紀的教育是不是變了?不,沒有變。教育依舊是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有責任感的人,培養(yǎng)一顆有中國心的人!”如今那種只關注分數(shù),忽視學生人格培養(yǎng)的方式早已被人們所摒棄,人們更加看重教師的育人作用。

“今天,教師身處的世界發(fā)生了很多自己未曾預料的變化,這讓他們有點不知所措,社會在教師這個職業(yè)上累加了更多的責任和使命。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更應該關注什么?”北京市中關村第四小學校長李曉琦早已開始思索這個問題。

在實踐中,中關村四小更加關注孩子是否能夠全面而自由地發(fā)展。“我們認為教師既是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也是學校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在追溯學校的發(fā)展歷程中,學校教師找到了高度認同又能夠喚起共鳴的教育理念,即兒童站在正中央,為每個孩子提供學習的機會,讓孩子能夠全面而自由地發(fā)展。”李曉琦說。

“今天提出好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整體發(fā)展,是因為在我們的教育中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了課堂教學認知過度初級化,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情感教育缺失、德育效果不彰、公民教育地位尚未確立、個性教育扭曲、健康教育片面、審美教育庸俗化等問題。”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朱旭東教授認為,今天的教育在某種程度上讓教師成為“教書匠”,缺乏對學生心靈層面的關注。

然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教育的綜合改革,但無論怎樣的改革,都將通過教師來實現(xiàn),需要通過教師關注學生的整體發(fā)展來解決。問題是好教師關注的學生整體發(fā)展是什么?如何將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具象為可操作的現(xiàn)實路徑?

朱旭東認為,好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發(fā)展,在關注學生時不僅要重視學生的注意、記憶、感知等的初級認知,而且隨著學生成長更要關注其分析、判斷、推理和決策的思維,關注語言、概念形成和知識表征的能力,關注問題解決、專長形成和創(chuàng)造力等的高級認知。然而,僅僅是關注認知發(fā)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發(fā)展,對于教師而言重要的是要具備促進學生情感發(fā)展的教育能力。

“在現(xiàn)代社會,好教師還應該關注學生的道德和公民性發(fā)展,不僅要關注學生道德發(fā)展中的知、情、意、行的規(guī)律,而且要關注學生公民性發(fā)展中的社會責任和權利、政治責任和權利,尤其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國家和民族認同感。”朱旭東說。

除此之外,朱旭東還認為,好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社會性發(fā)展,同時要關注學生的自我和社會角色認同,培養(yǎng)其社會責任和領導力,以及合作、分享、團結、尊重、包容、理解等能力,更要培養(yǎng)學生解決不和、沖突、矛盾、對抗、競爭等的社會能力。

 “在北京十一學校,隨著行政班和班主任的消失,任課教師的教育和管理責任大大增加,不僅要負責學科教學,更要承擔起教育的責任;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業(yè),更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情緒情感和人際交往;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不僅要管理學生的學習,更要關注學生的內心。這時候,我們會面臨很多挑戰(zhàn)和壓力,同時也獲得了自身的成長和發(fā)展,此時我們才感覺到自己是一名真正的教育者,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教師。”北京十一學校特級教師王春易認為,教師除了關注學生學業(yè),更要關注學生的內心。

 一些校長教師說,好教師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健康和安全,認為這是學生的生命保障,學生的健康除了身心健康,還有精神健康、環(huán)境健康、社會健康,學生的安全包括生命安全、性安全、信息安全等。

另外,好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藝術和審美發(fā)展,學生的藝術發(fā)展是指學生的藝術知識和技能的發(fā)展,這是藝術教師的工作內容,但學生審美發(fā)展既與藝術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同時又獨立于藝術發(fā)展,學生可以通過審美意識、體驗、創(chuàng)作的過程來獲得審美的知、情、意、行的發(fā)展,而這種發(fā)展的關注是好教師應盡的責任。

今天的學生跟過去任何時候的學生相比,具有非常強的主體性。他們的知識性、社會性和多元性也是過去的學生所不具備的。從古到今沒有哪一個時期像今天這樣,在同一個教室里的孩子,家庭貧富差異如此之大,社會階層如此豐富,生活背景如此復雜。這一切也給教師提出了新挑戰(zhàn)。

 “我的老師留給我一段話:‘貴重的鐘表在于準,分秒無誤;恰當?shù)慕逃谟谶m,適事、適人。教育要看對象,俗話說:摸著石頭過河。’老師的話猶如一盞燈,照亮了我前進的路,我心里明白了許多。”中國教育報微信網(wǎng)友、人大附中特級教師肖遠騎說,“教書育人,首先得了解教育的對象,了解學生,胸中有書,目中有人,教學要面向實際,‘摸著石頭過河’,由此,我懂得了做一名教師僅有知識還不夠!還得學會研究學生!”

今天的教師如何培養(yǎng)有素質的學生?

言傳身教,是任何先進技術都無法替代的

在剛剛過去的清華大學2014年開學典禮上,校長陳吉寧提到,“使學生成為人格健全、個性和諧的人,而不是‘專家’,應始終成為學校的目標”,“教育就是忘記了在學校中所學的一切之后剩下的東西。在清華,你們將接受價值塑造、能力培養(yǎng)、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學會做人,學會洞悉自然、人生和社會,為成就美好的未來做好準備。當你們離開清華以后,伴隨你們的將是勤學、修德、明辨、篤實,還有歷久彌新的清華精神”。

什么是素質?有人說,一個人把他從學校里學到的所有具體知識都忘掉之后,剩下來的那部分東西,就叫素質。今天的教師該如何將孩子培養(yǎng)成有素質的人?

 “《禮記·學記》上有三句話: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教導孩子、指導孩子、引導孩子,但是不要牽著孩子的手走;我們可以給孩子以規(guī)范、制約甚至強制,但是請記住,不要壓抑孩子的個性;我們可以點撥孩子、啟發(fā)孩子,但不要把結論直接告訴孩子,一定要讓他們自己得出結論。”盧志文在他的博客里寫道,孩子的培養(yǎng)更多的是一種引導與言傳身教。

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黨委書記童世駿告訴記者:“我的導師馮契先生是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承襲了他的老師馮友蘭的觀點:教師在傳授知識、培養(yǎng)德性的過程中,行‘有言之教’是不可缺少的,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人格和品質,他或她實施‘有言之教’的方法和態(tài)度,同時也在默默地傳遞著重要信息,或者說在默默地發(fā)揮著更重要作用——說到底,教師的最重要職責,是通過他的人格和行動,通過他的方法和德性,給學生以示范、啟發(fā)和激勵。這種‘不言之教’固然是離不開‘有言之教’的,但相比之下,只有‘不言之教’,才可能具有畫龍點睛、水到渠成的教化作用。”

而這種人格和品格的言傳身教是任何先進技術所無法替代的,這也正是教師培養(yǎng)人的核心意義所在。

全國優(yōu)秀教師張麗莉講她如何成為一名教師時提到:“青年時,我如愿以償,順利考入師范專業(yè),成為一名準教師。那段日子里,校園中我喜愛的每一位老師,都成了我身邊最直觀、最有教益的模范,成為我心中最鮮活、最生動的榜樣。在他們自覺、不自覺的引導下,我崇拜孔子,翻看《論語》,記住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并在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讀懂了其中的含義。那時,我想成為像他們一樣的老師——做一個給學生起到良好示范引領作用的人。”

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之外,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孫云曉提出培養(yǎng)孩子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習慣是教師的首要責任。“首先要把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作為教育的一個核心凸顯出來,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另外是習慣的培養(yǎng),一些基本習慣的培養(yǎng)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用一句話來表述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人格健康并富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良好習慣的現(xiàn)代公民。”孫云曉說。

“教育需要教師全身心地投入,需要教師滿懷深情地用愛來澆灌學生的生命成長,但僅有愛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教師愛得正確,有愛的藝術和愛的智慧,以達到潤物無聲、潛移默化、踏雪無痕的效果。教師要不斷提高專業(yè)發(fā)展水平,勤于學習、善于反思、滿懷智慧地去教育每一個孩子,讓每個孩子綻放生命的精彩。”中國教育報微信網(wǎng)友、山東省滕州市第三實驗小學的杜忠彬對此深有感觸。

當今時代是一個快時代,而教育卻是一個“慢活”。在這個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快出成果、多出成果成了許多行業(yè)的迫切需求,當“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思想出現(xiàn)在教育上時,教育有時不免也有了功利和浮躁,以犧牲孩子長遠的發(fā)展來換取暫時所謂的成功和名利的現(xiàn)象不斷出現(xiàn)。

 “在有些老師的教育詞典里,只有‘疾風暴雨’和‘趁熱打鐵’,沒有‘傾聽等待’、沒有‘相機誘導’、沒有‘溫火慢燉’。于是,教育常常在‘針尖對麥芒’的狀態(tài)下進行,成長中往往多了一些不該有的火藥味。”王春易說,時間確實是教育的絕佳伙伴。如果我們能夠把握時間的節(jié)奏,學會等待,在適當?shù)臅r候實施適合的教育,也許比火燒火燎的風格更為有效。

真正的教育其實就是不斷浸染的過程,每一天、每一年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是在為人生做積淀和準備,都將對孩子的終身發(fā)展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作為教師,我們就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教育常識,著眼于孩子的成長,教給孩子終身受益的東西,讓學生因教育而走得更遠。

“我深切地感受到‘一批好教師可以造就一所好學校,一個好教師可以影響一批學生的未來’的深刻內涵,對于即將來臨的教育生涯,我希望自己能夠堅定住教育信念,和孩子們共享教育的快樂和幸福。”杜忠彬說。

今天的教師如何適應新的教育環(huán)境?

平等交流,教師應學會與學生一起成長

在傳統(tǒng)的校園里,或多或少都有學生成長的固有模式,他們將面前那些個性不同的學生一一地嵌入這個模式。

然而,隨著教育的進步,學生的個性化越來越受到重視,以前模式化的培養(yǎng)路徑已經(jīng)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教師如何適應新的變化、轉換思路,成為每一位教師所必須考慮的問題。 

“今天我們做教師,不光要給孩子滿分,還要讓孩子滿意,使孩子滿足。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然要有自己的理想。樂于奉獻、敏于學習、勤于思考、勇于實踐、善于總結,是人生進步的五個階梯,對教師而言,同樣適合。”盧志文指出。

今天教師拿什么去贏得學生?“我們有很多困惑。我想,教師贏得學生就是四個‘真’:真情實感、真抓實干、真才實學、真知灼見。教師有了這四個‘真’,我想孩子一定喜歡你,孩子一定服你的氣。不是因為你有了教師權威他才聽你的。”這是中國教育報微信網(wǎng)友、一位一線教師的感悟。

其實在今天的校園里,學生的自我意識早已萌動,教師應將學生作為與自己平等的個體進行交流,將自己的想法與學生的想法放在同一個天平上去權衡,將自己的道理與學生的道理用同一種眼光去審視,將自己的邏輯與學生的邏輯用同一個標準去判斷。這樣一來,學生變得真實了,教育也變得理性了,教師可以從容淡定,學生也可以心平氣和。如此下來,可能耗時費力,但教育效益卻大大增加,其持續(xù)性、持久力也非同尋常。

微信網(wǎng)友“毛毛”認為,教師要跟學生一起成長:“我認為做好老師應該以做好人師、經(jīng)師為根本,把終身學習當做一種習慣,與時俱進,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有機結合,引導學生自主自覺發(fā)展,與學生一起求知求實,與學生一起成長。”

在李曉琦看來,要教出幸福的學生首先要讓自己成為幸福的教師,而成為幸福的教師,這是成為新教師的應有之義。“教師要學會經(jīng)營生活,善于平衡繁忙工作與家庭需求的教師,往往身心合一,這是一種生活哲學和人生智慧。這樣,學生可以從教師那里感受到美好與平和;教師要學會享受挑戰(zhàn),今天的教師不可能與挑戰(zhàn)隔離,面對挑戰(zhàn)的態(tài)度決定了教師的狀態(tài),當挑戰(zhàn)迎面而來,學會享受它并找到樂趣。這樣,學生在教師的身上可以看到自信與時尚;教師要學會看淡功名,關于功名,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這樣,學生可以從教師那里懂得恬淡與執(zhí)著。”李曉琦說。

談到今天如何做老師,張麗莉說:“我周圍的前輩們告訴我,教學生就像種莊稼、澆澆水、驅驅蟲、施施肥、用心栽培,不可著急,更重要的是,作為教師,你要做一個有高尚德行的人。這時,我終于明白,其實,我該成為這樣的老師——既有思想,又有信仰;既有學問,又有品行;既懂得愛,又會愛;既能春風化雨,又能潤物無聲……”

現(xiàn)代社會是信息社會,社會的信息化和信息的社會化,大大加速了現(xiàn)代文明傳播交流和發(fā)展的步伐。在現(xiàn)代信息化社會里,教師如何應對信息化的浪潮,是否會出現(xiàn)“將全國最好頂尖教師的課程放到網(wǎng)上供學生學習,其他教師成為學生的輔導員”這種情況?

微信網(wǎng)友杜忠彬告訴記者說:“人格和品格的言傳身教是任何先進技術所無法替代的。我們常說,教育就是一種行為影響另一種行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正所謂‘教育無小事,事事都育人’。”

“孩子們并不僅僅是知識的容器,今天我們培養(yǎng)的孩子必須是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孩子,他們才是新世紀的主人,而這正是電腦所無法替代的。電腦的另一個特點是沒有情感,跟情感有關的工作電腦做不了,所以我們必須要培養(yǎng)高情商或者說有和諧情感的人。”盧志文對此有著深入的思考。

但是在信息化時代,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的諸種能力,是現(xiàn)代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教師為更好地發(fā)揮和培養(yǎng)處理信息的教學教育能力,必須在極其豐富的信息源中刻苦鉆研和雕琢,力求成為處理信息的高手,才能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進取開拓型拔尖人才。“在前段時間的PISA測試中,學生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獲取知識的能力是排在比較靠后的,這反映了我們學生對互聯(lián)網(wǎng)的了解還有缺陷。”上海市閔行區(qū)教育局信息中心主任張中濤說。

“教師從事的是偉大而崇高、復雜而多變的工作,教育面對新的時代、新的學生,沒有一成不變可以照搬照抄的規(guī)律,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jīng)驗教訓,需要加強學習,提升創(chuàng)新教育的能力。”北京市立新學校校長、物理特級教師曾軍良說。

 
附件:
    關閉窗口
    打印文檔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va丝袜,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网站,亚州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激情无码Av在线播放 日本熟妇牲交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在线播放99,国产一级无码视频,国产在线观看添荫蒂视频|www.tjnx.com.cn/ 日本熟妇牲交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在线播放99,国产一级无码视频,国产在线观看添荫蒂视频|www.zzshanglu.com http://www.tjnx.com.cn/ http://www.zzshang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