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們追尋理想的教育,也許永遠無法企及,但每一步都在向理想的境界靠近。
我們遵循規(guī)律,辦學生喜愛的教育,辦學生做主人的教育,辦培養(yǎng)學生獨立人格、批判思維的教育,不斷創(chuàng)新學校課程,并推行基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引領下的教學方法。我們關注學生成長的智慧要素,盡量讓學生在校園生活得快樂些,并努力培養(yǎng)學生堅韌的品性、高雅的氣質、開闊的胸襟、質疑的精神、做人的誠信與善良,提升學生生活的技能和藝術素養(yǎng)。這些都將成為學生后續(xù)發(fā)展的強大內驅力。
——完利梅
“在一中,我的紀念冊上有許多美好的回憶。行知基地的學農(nóng)讓我親密接觸了泥土,感知了自然的魅力,生活的繽紛。在篝火晚會的燦爛煙火中體會友誼的珍貴、青春的美好。教室、藝術館、綠茵場,到處都是我們的舞臺……”
2014屆高考常州理科第一名蔣家麗同學在畢業(yè)時這樣表達在一中三年的學習生活。一中努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片自由成長的天空。領袖人物評選、魅力人物評選、自管會競聘、話劇節(jié)、科技節(jié)、愛心義賣等豐富的校園活動,策劃、宣傳、組織等都是由學生當主角,體現(xiàn)了“辦讓學生做主人的教育”的辦學追求。
生活課程—— “舌尖一中”,廚神爭霸
“10月1日一大早,我就去買菜、擇菜,到燒完飯幾乎用了我一個上午的時間,四菜一湯完美呈現(xiàn)在我面前。這讓我明白:燒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國慶小長假的特殊作業(yè)“舌尖上的一中——給父母做四菜一湯”活動中,市一中的學生們各顯其能。做菜的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增加了他們對親情的感知,更讓學生學會如何精心做好一件事。
學農(nóng)課程—— 深入田間,學農(nóng)探趣
“大家全然不顧形象地‘潛伏’進田間地頭,起身時手中已抱著滿滿的稻子。一時間鐮刀割稻的悶響、用力揮向圓木打稻的清脆響聲混合成了和諧的旋律。”
這是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后記錄的文字。學農(nóng)活動中的包餃子、抓野兔、垂釣這些活動,同學們躍躍欲試,體會了許多的第一次。此次社會實踐,市一中將目光投向了大自然,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體會自然的妙趣。
科技課程—— 少年創(chuàng)客,世界奪冠
2015年,在世界教育機器人大賽中國華東賽區(qū)公開賽上,一中年輕的創(chuàng)客與來自上海、浙江等華東地區(qū)的機器人強隊同臺競技,力壓群雄,奪得了高中組冠軍和亞軍。
市一中早在本世紀初就開始了智能機器人興趣小組活動。2012年學校開始建設江蘇省智能機器人課程基地,設立了機器人體驗室、仿生機器人實驗室等十多個現(xiàn)代化的實驗室。2007年以來校智能機器人社團在國內外比賽中已獲得2個世界冠軍、9個全國冠軍,近百人次獲得省一等獎。校機器人冬令營和夏令營活動已在學校和全市得到推廣和普及。學校以課程統(tǒng)整為手段,建設培養(yǎng)學生科技素養(yǎng)的學科課程、校本課程、活動課程等。
藝體課程—— 享受藝術,提升素養(yǎng)
“這次在大劇院‘樂滿龍城·兩岸情深’的演出對于我來說,這是我高中的最后一次演出。擔任隊長6年以來,與隊友們也算是經(jīng)歷了不少風雨。但樂團始終保持著新鮮血液和前進的動力。”
這是校民樂團隊長、二胡首席陳敏的演出感言。樂團成立至今,已為清華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院校輸送了60余位品學兼優(yōu)成員。許多成員在大學樂團被委以隊長、聲部長、首席等重要職務。校民樂團榮獲第二、四屆全國中小學藝術展演一、二等獎;五次參加上海藝教委等主辦的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
此外,校健美操隊已八次獲得省一等獎,啦啦操兩個項目連續(xù)三年獲得全國冠軍。校女子排球隊曾獲得江蘇省高中錦標賽冠軍。陽光體育俱樂部活動,獲全國中小學優(yōu)秀案例,是江蘇省高中部唯一的優(yōu)秀案例。學校每年舉行的書畫活動“書畫名家進校園、我愛方塊字書法比賽、現(xiàn)場學生書畫作品義賣、學生進社區(qū)寫春聯(lián)”活動,讓更多的學生發(fā)揮特長,展示自我。
奧賽課程—— 連年跨躍,成績顯耀
“對待競賽我們要有澆不滅的熱情和持之以恒的耐心。當你深入其中,自會體會到樂趣。感謝一路走來的小伙伴們,也感謝一路引領的各位老師。沒有你們的領路,通往成功的道路也不會一帆風順。”
獲得省奧賽3個一等獎的高三(1)班孫恩成在學科競賽頒獎儀式上發(fā)表了這樣的感言。市一中一直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超前學習,發(fā)揮個人學科特長,奧林匹克競賽成績豐碩。2014年學科奧賽學校再創(chuàng)新高。有78人次獲得省級一等獎,110人次獲得省級二等獎。近三年來,在省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223人獲省一等獎,多人獲得名校保送資格,實現(xiàn)了三年三跨越。此外,33人次在全國頭腦OM、金鑰匙科技大賽、全國作文大賽中均獲優(yōu)異成績。
拔尖課程—— 體系完整,接軌高校
“為適應自招和即將出爐的高考新方案,學校已初步醞釀出課改的基本框架:基礎課程類、學術課程類、拓展課程類、活動課程類。這些變革已在創(chuàng)新實驗班先行試水,收效顯著,現(xiàn)已推及全校。”
市一中分管教學的副校長高儉認為,創(chuàng)新拔尖人才應該具有:堅定、執(zhí)著、頑強的意志,為國家民族獻身的精神;濃厚的學習興趣、終身學習的愿望和強大的學習能力;較強的科學與人文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與團隊精神。學校在繼續(xù)組織五大學科競賽的基礎上,與清華、北大合作,已在高二、高三開設大學先修課程。
國際課程—— 理解教育,開闊視野
“用餐時的細節(jié)更是讓人為之詫異,早已習以為常的小動作在如此正式的宴會上竟成了不登大雅之堂的舉止,最為普通的‘吃’尚且有這么多學問,可見還有更多的未知和學問等著我們探求。”
近日,高三國際班生存技能課在常州市旅游商貿職業(yè)學校正式開課。高三(16)班陳若雁寫下了如上文字。國際班同學學西餐禮儀、學做西點、品鑒紅酒,這些都是國際理解教育課程體系的一部分。國際班課程在日常教學中有機滲透國際理解的思想,提升學生國際理解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
結語:
追尋理想,永無止境
市一中增效減負促進了學生高位、均衡發(fā)展,學生在高考、學科奧賽諸方面均有長足的發(fā)展。2007年以來44人被清華、北大錄取。2014年高考,蔣家麗同學成為常州市高考理科第一名,位列全省第四,99%的同學達本二線,75%達本一線,15個班級中有7個班百分百達本科線;全年級6人考入清華和北大。本一、本二達線率分別位于全省第八、第九位。
完利梅校長在第30個教師節(jié)慶祝大會上說:“如今教師節(jié)的內涵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勢必要求全體一中人重溫自己投入這個行業(yè)時的理想追求,并反思自己在傳播文明的時候是否能夠做到有教無類,體現(xiàn)全方位的教育公平,真正增效減負等問題,讓一中教育更公平,讓‘以學生為中心’成為不懈的追求和經(jīng)常反思的問題,讓自己可以離自己的教育夢想更近一些。”
韋祥洪 高東梅 李荔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