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我校舉行了教研組主動發(fā)展成果展示活動,語文教研組的三位老師:陳寶祥、滿春燕和王蘊芳老師面向常州市的兄弟學校,分別開設了3堂各具特色的公開課。
陳寶祥老師在高二(3)班開設了《史記——李將軍列傳》,雖然是文言傳記體,但對于一中高二年級已經(jīng)具有一定文言功底的學生而言,陳老師淡化了文言文的字詞教學,而是獨辟蹊徑,以學生演講“青年賽過趙子龍,老人賽過老黃忠”為導入,巧妙地引入“老將軍李廣”這一文本。之后陳老師帶著同學們一起探究古代詩歌中的“李廣形象”,進行比較閱讀,凸顯李廣智勇雙全卻終身不遇、白首未封的悲劇英雄形象。最后進行拓展性延伸,同學們熱烈討論了詩人王維對李廣評價“衛(wèi)青不敗有天幸,李廣無功源數(shù)奇”這一有爭議性的觀點。
整個課堂大氣磅礴,學生思維活躍,生成性內(nèi)容層出不斷,教學的適度延伸擴展,既豐富了課堂容量和教學內(nèi)容、又平衡了文言難度和學生興趣之間的矛盾。
滿春燕老師在高二(1)班開設了《史記——孔子世家》這篇課文,同樣淡化了文言字詞的講解,在簡單梳理文章脈絡之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史記——孔子世家》和近期正在熱映的電影《孔子》進行比較閱讀,合作小組重點對“顏回之死”以及“孔子厄于陳蔡”進行探究,同學們通過PPT、影像截屏的形式,在仔細研讀《孔子世家》文本的基礎上,理性地欣賞且批判性地賞析了電影《孔子》,并以《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為佐證,深度還原了2千多年前的圣人孔子以及其弟子的真實面貌,剖析并挖掘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士大夫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最后引發(fā)了對“孔子是成功的思想家、教育家?還是政治家?”的討論,引發(fā)了同學們對孔子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從政理念的思考。在滿老師的課堂上,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由師生互動、合作討論等多種教法和手段營造了一種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不僅僅是讓學生參與,更多的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去研究、探索,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王蘊芳老師帶領高一年級的同學們在我校的錄音教室開設了豐子愷先生的《懷李叔同先生》這篇課文,王老師開始以“讀”字為導入,通過分析心理學上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引導學生要仔細閱讀、品味文本。而后設計“李叔同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問題讓學生走進“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曾今翩翩公子李叔同先生。課堂的第二部分通過《送別》這一意境優(yōu)美的音樂欣賞,激發(fā)學生用一個詞語來表達對李叔同先生的感情。最后王老師向同學們推薦濮存希主演的《一輪明月》這部影片,以及有關李叔同先生的音樂劇還有相關評論性文章。整堂課如行云流水,在雅致的氛圍中,王老師富有親和力的微笑以及循循善誘的啟發(fā),讓學生真正走進了文本,走進了李叔同大師。
通過本次語文組的主動發(fā)展成果展示活動,讓參與上課和聽課的老師們更深刻的理解了:要上出一堂真正意義上的“好”課,需要教師用情去澆灌文本,用心去喚醒學生,不斷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感動自我,這是一個“眾里尋她千百度”的過程,這是一個學會反思,追求完美的過程,這是一個走進學生,熔煉自我的“重生”過程。這是教師實現(xiàn)自我成長,獲得專業(yè)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只有經(jīng)受反復地打磨,不斷地反思,方能通透出金屬般的質(zhì)地。在這不盡地磨練中,執(zhí)教者的課堂由微瀾的“死水”,漸漸地轉(zhuǎn)化為活潑而流淌不息的“清泉”,與學生從“等距離平行”,漸漸地“相交”,直至“重合”,我們的教學觀也由以前的片面、模糊,逐漸走向整體、清晰,能更堅定自己大步往前走的步伐,獲得我們生命的“第二種”意義,實現(xiàn)“鳳凰的涅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