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校概況
2.辦學規(guī)模:學?,F(xiàn)占地面積71320平方米,建筑面積 50623.27平方米?,F(xiàn)有在校學生近2000人,普通教學班級38個,教職工200多人。2011年,學校和美國白石高中合作,創(chuàng)辦了“一格國際優(yōu)才實驗班”,高一到高三每個年級招收兩個班。
3.辦學理念系統(tǒng)
辦學理念:尊重、支持、合作、發(fā)展。
核心教育理念:每一位學生都是整個學校。
辦學追求:辦學生喜愛的教育,辦學生做主人的教育,辦培養(yǎng)學生獨立人格、批判思維的教育。
辦學目標:建設現(xiàn)代優(yōu)質學校,提供讓學生和家長滿意并向往的優(yōu)質教育和優(yōu)質服務。
教師發(fā)展目標:業(yè)務精湛、合作和諧、增效減負、深受歡迎、善于創(chuàng)新、自成風格
學生發(fā)展目標:陽光心態(tài)、優(yōu)秀學業(yè)、國際視野、領袖素質、一流口才、明顯特長
核心價值觀:團隊合作精神
4.辦學特色
這些辦學理念絕不是鐫刻在墻壁上的話,落實在行動中,就是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滿足師生幸福成長的需求。2005年起,學校率先在江蘇省開展“增效減負”行動,此行動立足于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提升學生學習效率。2008年至今,我校共有54名同學進入清華、北大,每年均有近50%的人被復旦、上海交大、蘇州大學等985、211學校錄取,錄取重點一本院校的學生近75%,二本上線率99%左右。學生學業(yè)負擔減輕了,也就有了更多時間發(fā)展自己的特長,學校社團活動精彩紛呈,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成績。以智能機器人為代表的科技教育特色日益鮮明。我校智能機器人競賽成績一直名列江蘇省前列,多次獲省團體一等獎,在全國及國際比賽中多次獲得一等獎或冠軍。智能機器人輔導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長足進步,課程體系亦已形成,相關教材作為江蘇省精品校本教材正式出版。2012年學校成為江蘇省智能機器人課程基地,并在省級視導中獲得“優(yōu)秀”等第。學校還是江蘇省較早開展計算機編程教學及信息學奧賽活動的學校之一。 “陽光體育”生機勃發(fā),“俱樂部+達人秀”項目被教育部評為全國中小學陽光體育優(yōu)秀案例。健美操隊的啦啦操兩個項目獲得全國冠軍。女子排球隊獲得江蘇省第十九屆中學生排球錦標賽高中女子組第一名。民樂團是江蘇省中學系統(tǒng)唯一的“十佳學生社團”,已十余次在國際教育、兩岸文化交流中擔任重要文明使者。在學校“‘傳承•創(chuàng)新’美育課程基地”項目成功入選2016年江蘇省普通高中課程基地建設項目。
“增效減負”的實施這條道路是艱難的,只有教師解放思想,才能有學生的發(fā)展。為此,我們在學生中廣泛開展了關于“好教師標準的調查”,結果顯示:知識淵博、風趣幽默、風格突出等詞成為高頻詞語,歸結起來也就是“教得好、受歡迎”。最終,我們把“業(yè)務精湛、合作和諧、增效減負、深受歡迎、善于創(chuàng)新、自成風格”作為教師發(fā)展目標。目前,學校共培養(yǎng)了“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yǎng)工程”培養(yǎng)對象2人,教授級高級教師8人,省特級教師8人,市學代、骨干、能手等優(yōu)秀教師上百人。
近幾年來,學校開闊教育視野,變革教育理念,致力教育科研,創(chuàng)新學校課程。學校呈現(xiàn)出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連續(xù)十多年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單位”,先后榮獲“全國中小學現(xiàn)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江蘇省教科研先進集體” “江蘇省先進教育集體”、“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標兵”等稱號,連續(xù)7次獲得“江蘇省科技教育五星級先進集體榮譽”,是“江蘇省校長培訓基地”。
二、校本研訓的實踐與措施
盧正衡先生創(chuàng)辦學校時就提出“良校必賴良師”的原則,嚴謹辦學,不斷探索。教師是立校之本,學校的發(fā)展離不開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是指教師作為專業(yè)人員,在專業(yè)思想、專業(yè)知識、專業(yè)能力等方面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即是專業(yè)新手到專家型教師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校本培訓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校在校本培訓中把“愛心、耐心和責任心”作為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以“合作和諧”作為教師團隊文化的核心,經過多年的建設,一支以“業(yè)務精湛、合作和諧、增效減負、深受歡迎、善于創(chuàng)新、自成風格”為特點,以名師為龍頭、骨干教師為主力、青年教師為梯隊的教師隊伍已基本形成。
(一)強化愛生意識,提升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濃度
高尚的師德和高超的師能是教師使命和責任的兩塊基石,我校一直堅持“師德和師能并重,師德為先”的原則,因為師德是人格力量的源泉。早在“十五”期間我校就明確把“愛心、責任心和耐心”作為師德的核心,要求教師本著“每一位學生都是整個學校”的核心教育理念,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學業(yè),更要關心學生的成長,特別是他們的思想品質和心理健康。要求教師正確理解愛和責任心,“愛學生”和“負責任”不是把學生牢牢“抓在手中”,而是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讓學生自主、自由、健康的成長。要求教師學會傾聽,學會等待,了解和理解學生的需求,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但不是討好學生。有些老師認為愛學生就是要討好學生,就不敢管學生。我們要求教師對學生要“狠”一點,“狠”不是整天板著面孔,更不是學生犯錯誤后把學生痛罵一頓,而是對學生成人成才的結果負責,做任何工作都要有布置,有要求,有檢查,有反饋,有總結,就是“盯到底”。對過程中表現(xiàn)好同學要毫不吝惜表揚,對做得不到位的同學要批評教育,甚至采取懲罰措施,直到學生朝向我們所期待的方向發(fā)展。“狠”還表現(xiàn)為學生對你要有敬畏,提到你肅然起敬,有怕懼感,而不是與你稱兄道弟。我們說師生關系是良師亦友,但良師亦友不是并列的關系,應該是先良師后朋友。其次是從時間上來看,在基礎教育階段,老師更多的應該是良師,到了大學,學生更加成熟了,師生可能更多的是朋友關系。“嚴師出高徒”是至理名言,教師的愛決不是放松管理,是嚴而有格。老師不能提出高出學生承受能力的要求,老師對學生的要求不能違背規(guī)律、違背常識、違背人性。
在具體措施上,除了教育政策法規(guī)的宣講外,我校主要通過開展“創(chuàng)優(yōu)爭先”、“黨員示范崗”、“青年教師師德演講”、“講身邊的優(yōu)秀教師”道德講堂、“寫給老師的一封信”等活動,宣傳身邊優(yōu)秀教師的感人事跡,使廣大教師在活動中受教育,提升教育境界。我校教師的奉獻精神是有目共睹的,比如在每學年第一學期期末復習期間,為了不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幾乎所有任課教師都堅持在走廊上答疑,“在冰點以下的走廊上答疑”已經成為體現(xiàn)我校教師敬業(yè)精神的靚麗風景,這件事本身就是對學生很好的責任感和愛心教育。在學生民主評教中有90%以上的教師被學生評為優(yōu)秀,在“家長問卷調查”中家長用得最多的詞就是“敬業(yè)”“有愛心”“耐心”“負責任”等。
(二)通過課題引領,提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高度
我校十分重視教師的理論學習,讓教師成為“研究者”,學校教研處經常向教師推薦閱讀書目,每年寒暑假向教師推薦一批優(yōu)秀書目,并將特別優(yōu)秀的書籍如《美國最好的中學是怎樣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空杯心態(tài)》《教師最需要什么》等發(fā)給教師,要求教師經常學習。教研處每年給每一位教師訂一期雜志,各教師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教研處還通過編印《一中學刊》向教師推薦優(yōu)秀文章,各教研組還通過讀書報告會、論壇和沙龍等,交流學習的心得體會。近年來各教研組論壇和沙龍的主題有:有效教學、教學設計的評價、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如何加強家校聯(lián)系等。各教研組每月開設2-4節(jié)校本研究課;學校形成“人人有課題,個個在研究”的良好局面。隨后,學校大力倡導在教研組內開展創(chuàng)意項目的研究,此研究使得我校每個教研組都有了項目引領,推動了教研組、備課組、年級組的主動發(fā)展,成效顯著。僅“十二五”期間我校就有18項市級以上課題立項,15項順利結題,多項研究成果獲得全國、省、市獎勵。
開展課題研究是凝聚教師隊伍的一個重要抓手,一個課題組就是一個團隊,一個有著共同興趣、愛好和志向的研究團隊。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大家一起學習、一起探索,增進了感情,凝聚了人心。我校數學、物理、地理、體育和化學等教研組通過課題研究,營造了良好的研究氛圍,教研組內的凝聚力進一步增強,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也勢頭良好,成為全市乃至全省有名的優(yōu)秀教研組,化學和信息教研組被評為市紅旗班組,物理組是省優(yōu)秀教研組,信息組領銜的智能機器人課程入選2012年江蘇省高中課程基地建設項目。學校統(tǒng)整美育課程,促進跨學科綜合學習,充分挖掘和整合各學科中的美育元素,著力打造以藝術為重點的美育核心課程體系,申報了“‘傳承•創(chuàng)新’美育課程基地”項目并且成功入選2016年江蘇省普通高中課程基地建設項目。
近幾年,學校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以課程統(tǒng)整為手段,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課程體系,包括校本化的學科課程、綜合實踐課程(學農、西餐、禮儀)、學科競賽課程、豐富多彩的活動課程(含學生社團、模聯(lián)、頭腦奧林匹克等)等課程板塊。形成如下的課程圖譜。
早在2006年我校就針對當時學生學業(yè)負擔普遍較重的問題,啟動了增效減負行動研究。我校師生根據增效減負的主要做法和經驗編寫的《行走在教育理想和教育實踐之間》《課程生活與感悟》兩本書,均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目前,增效減負行動正向縱深發(fā)展,增效減負工作影響輻射省內外。從增效上來看,近幾年我校學生在高考、小高考和學科競賽上均取得明顯突破。2007年以來來高考中近60人被清華、北大錄取,近五年高考與小高考成績年年攀升,學科競賽獲得省一等獎的人數已穩(wěn)居大市第二。從減負上來看,考試次數明顯減少,作業(yè)負擔由重變?yōu)橐话?,學生的負擔感有所下降,進校時的心理變好,對學習的興趣明顯增強,父母、教師對學習成績的關注下降,總體睡眠時間增加。
(三)注重評價引導,拓展教師發(fā)展的寬度
學生發(fā)展的多種需求,教師個性的豐富多彩,需要學校對教師進行發(fā)展性的多元評價。加強教學設計的評價研究是進一步提升課堂質量的重要舉措。在前兩輪增效減負行動研究過程中,學校主要通過學案導學以及構建民主、互動的課堂文化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其中,學案導學對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巨大,對提升青年教師課堂質量效果明顯,有效縮短了同級同類班級同學科的均分差距。但學案導學對規(guī)范課堂教學行為的作用畢竟有限,教師之間以及同一位教師的課與課之間的教學效果依然參差不齊?;诖耍瑢W校將教學設計作為深化增效減負首要解決的問題。
學校的教學設計評價研究主要分“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部分。第一,教學設計的課前評價。教師在授課前須進行集體備課。首先,由備課組長依據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設計一個完整的教學方案。然后,其他教師對這個方案進行分析評價,評價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是否與課程標準、教學要求及考試說明相一致,是否明確、具體、可操作;教學資源選擇是否豐富而合理;教學方法是否恰當,例題選擇是否典型、合理,是否留給學生足夠的練習時間,是否處理好預設與動態(tài)生成的關系;作業(yè)是否適度、是否分層。最后,備課組形成意見基本一致的教學方案,各人再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班級學情開展教學。第二,教學過程評價。這種評價可以由教師自身完成,也可以與備課組其他教師共同完成。主要是評價教學方案中預設的內容是否得到落實,課堂時間分配是否合理,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如何等。如果存在問題要第一時間將調整建議反饋給其他教師,避免其他教師出現(xiàn)同樣的問題。第三,對教學效果的整體評價。通過評估學生作業(yè)正確率和完成時間,對作業(yè)中存在的明顯問題,在下節(jié)課中進行補償教學。
另外,學校從教育、教學、學科競賽、教科研、課程建設等諸方面對教師進行發(fā)展評價,避免了統(tǒng)一要求和千人一面,教師只要在某一個方面取得成績都會得到學校的肯定和表彰,這就拓展了教師發(fā)展的寬度。例如,在教師節(jié)表彰中增加集體項目和特長性項目:“增效減負先進教研組”、“增效減負模范備課組”等,旨在引導教師團隊合作。增加了“增效減負模范教師”、“王牌教師”、“金牌教練”等,旨在鼓勵教師多元發(fā)展,個性化發(fā)展。
(四)加強師能訓練,增加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厚度
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是建成由一定數量的專家型教師、有一大批具有反思習慣的成熟教師和迅速成長的青年教師組成的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教師的業(yè)務能力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內容。教師的業(yè)務能力主要包括教學能力和管理能力。我校師能訓練的主要方式是三種:一、校級名師工作室學習共同體,互幫互助,共同提高;二是年級組的研討會;三是學校和教研組共同組織的基本功大賽和各種講座與培訓。
2012年我校再次啟動校級名師工作室學習共同體,先后成立數學(袁守義)、數學(李金蛟)、數學(張捷)、班主任(張桂英)、班主任(倪鶯)、語文(賀克春)等校級名師工作室,擴大名師工作室的專業(yè)范圍并形成校級梯隊。繼續(xù)開展班主任基本功培訓,請身邊的優(yōu)秀班主任進行專題講座,開展“做一個智慧的班主任”等為主題的研討活動,取得了成效,青年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和水平有了一定提高。至今我校已有李萬龍、劉霽華、房宏、王明華、陶兆寶、李金蛟、滿春燕、倪鶯等8位常州市名師工作室領銜人,有近百名青年教師參加了市級、校級名師工作室。
2013年在常州市教育局的組織下,常州市第一中學、常州市第二中學與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聯(lián)合舉辦了以“凸顯教學個性、構建新型課堂”為主題的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上海市教研室的5名導師與市一中、市二中的語文、數學、英語、歷史、科研共40名骨干教師開展研修活動,先后有多位教師到上海學習,各專家也分別來我校開課、講座以及面對面交流指導。出國進修渠道暢通,先后派出近60名教師赴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歐洲、韓國等地參觀學習或訪問交流。
年級組是學校管理中的基層行政單位,對每位班主任和教師的工作最為了解。年級組的研討會是提高班主任管理能力和教師教學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徑。我校每個年級在每一次階段測試后都要組織研討會,這個研討會既有成功經驗的總結,也有失敗教訓的反思,其中最主要的是反思和改進。每一次研討,校長室和年級組都要認真研究,落實發(fā)言的教師,指導發(fā)言的主旨。發(fā)言教師也都認真準備,態(tài)度誠懇,這種貼近教師實踐的交流是教師收獲最大的研訓。每年的高三研討會,學校都讓其他年級的青年教師參加。暑假的教學實戰(zhàn)培訓,更是直接面對課堂教學和課前、課后的學習管理,直截了當,直奔主題,得到了教師們的一致認同。
開展教研組主動發(fā)展活動。把教研組學習共同體文化建設、青年教師基本功提升、成熟教師的反思意識的培養(yǎng)作為教研組主動發(fā)展的重點。強化師徒結對、名師高徒、名師工作室等工作。編輯、出版一中名師個人專輯,舉辦一中名師講壇,讓名師的教學經驗與同行共享,擴大名師的影響。各備課組編制的學案在教學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化學組的學案,被市內外許多學校借鑒,化學組被評為常州市紅旗班組、常州市教育局巾幗文明崗、常州市優(yōu)秀教研組,市中學化學教科研基地。物理組被評為省優(yōu)秀教研組、市模范教研組、市重點中學教科研基地。英語組被評為市優(yōu)秀教研組。信息組被評為市紅旗班組。數學教研組被評為常州市高中數學唯一的學科基地,該組主動發(fā)展的有關做法,分別在常州市中學數學年會、常州市全體數學教研組長會議、常州市教研組主動發(fā)展論壇和北郊中學作了專題發(fā)言,受到好評。省教育廳丁曉昌副廳長也對我校的教研組主動發(fā)展給予了高度評價。
把專家請進來開設講座,開闊教師眼界,提升學科素養(yǎng)。近三年以來,我校先后先后請胡慧閔、彭鋼、朱志平、吳永軍、馬斌、楊孝如、金濤、朱雪梅、沈志斌等知名專家來校講學。
(五)青年教師特訓,加快教師成長的速度
伴隨學校青年教師的比重的逐漸增加,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和成長成為當務之急。我們認為老教師的“傳、幫、帶”能夠幫助青年教師最快速的成長,所以我校每學年開學初都要舉行師徒結對活動,主要有兩種形式:教學師徒、班主任師徒。明確“師”的資格和職責,本校的優(yōu)秀教師與青年教師結對子,開展“一幫一”活動。繼續(xù)實行“名師高徒”計劃,將有發(fā)展?jié)摿Φ闹星嗄杲處熍c省特級教師、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結成對子,加大了優(yōu)秀中青年教師培養(yǎng)的力度。這樣有組織、較規(guī)范的導師引領制培訓,可以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教師的資源優(yōu)勢,對青年教師進行教學理論,技能以及教科研的傳、幫、帶,從而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青年教師需要的是教學實踐力,青年教師的教學實踐力歸根結底是在進行“課堂分析”的“臨床經驗”中培養(yǎng)起來的。校本培訓必須以“課堂分析”為主要手段,以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力”為目的。針對學校教師發(fā)展實際情況,以學校為培訓基地,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以本校青年教師為培訓對象,以解決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中生成的問題為出發(fā)點,以提高青年教師實現(xiàn)學科教學和班級管理高效益的實戰(zhàn)能力為活動主題,從專業(yè)知識結構、教學基本功、教育教學實踐能力、教學科研能力等方面為內容進行培訓。
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項目的確定自下而上,第一輪由各教研組根據學科課程標準擬定比賽方案,包括比賽時間、項目和評分標準,必須體現(xiàn)學科特色,在指定時間內推選出規(guī)定名額的參賽人員。到第四輪,教研處在教研組推薦的基礎上確定人員參加課堂教學比賽即對外公開課教學。學習在訓練中度過,能力在實戰(zhàn)中提高,技術在比賽中突破。每年的青年基本功競賽都有五個項目,除了解題和上課是固定項目錢,其余項目每年都有調整,近幾年進行的項目主要有信息技術應用(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微課制作的培訓等)、即興演講、板書設計、教學設計與說課、寫教育故事與案例等,與常州市和江蘇省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的項目接軌,基本一致。但比不是目的,促才是目的。在學校組織的比賽前,各教研組都會主動進行基本功的培訓。通過一系列的培訓、比賽,青年教師的基本功有了明顯提高。近幾年來我校青年教師在省市基本功競賽中屢獲大獎,共有超過12人一等獎,其中蔣建兵、朱志剛老師分獲江蘇省數學和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顧超老師獲得江蘇省體育教師基本功大賽二等獎、第六屆江蘇省全民健身運動會健美操比賽銀牌,“乒乓球課”入選高中體育學科精品課,還有錢柳云、陳新華、鄧小進、田秀權等多位教師拍攝了市級精品課,兩位教師獲得常州市青年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論壇一等獎、第一名。
從實踐出發(fā),圍繞教育教學中的真問題、疑難問題展開有針對性的培訓?;谇嗄杲處煱l(fā)展中形成的真問題做一些實實在在的調查,在行動實踐中確定培訓的內容,聘請該領域的實踐專家來進行針對性培訓。例如為了有條不紊、循序漸進地推動我校各學科命題工作,提升教師科學命題能力,把握命題技術和策略,學校特邀請常州市教研室教研員周於、孫福明兩位老師給我校青年教師做了關于如何命制試題的專題講座。在暑期的青年教師教育教學實戰(zhàn)培訓中,聘請專家分別作“有效教學的課堂實施”、“保障高成長的教學效益是名校教師應有的特質”、“論文、案例的撰寫與課題研究”等講座,對青年教師啟發(fā)很大。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通過技術引領,進行微課程研究實踐,形成青年教師微課程資源庫,此舉已經引起常州市電教館的關注和大力支持。
(六)搭建一中講壇,激發(fā)參與培訓的熱度
為了充分發(fā)揮名師教育資源的引領、輻射與示范作用,活躍學術氛圍,促進校本教研,培育名優(yōu)教師,推動教師專業(yè)成長,從2014年開始,我校實施了“一中講壇”活動。至今已經正常開展8期,近30位教師和家長走上講壇,開設內容涉及教師知性閱讀、家庭教育、班主任工作、學科教學、心理健康、體育保健、音樂、美術、信息技術運用、職業(yè)訴求、域外教育采風等涉及內容廣泛的主題講座,廣受教師歡迎。
在實施過程中,圍繞學校教師發(fā)展的整體目標,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及教師隊伍的實際需求,教研處制定了《常州市第一中學名師講壇實施方案》。剛開始只是為了把身邊優(yōu)秀教師的經驗加以介紹和推廣,規(guī)定凡是具有常州市五級梯隊及以上系列稱號的教師,獲得市級及以上榮譽的教師如先進教育工作者、優(yōu)秀班主任、師德標兵等,獲得基本功競賽市級一等獎及以上,有專業(yè)特長和興趣的教師必須申報講壇主題。后來,根據調查訪談,進一步了解到教師的實際需求,通過他薦和自薦的方式進一步擴大主講教師范圍。為此,從第3期開始,活動名稱也由“一中名師講壇”變?yōu)?ldquo;一中講壇”。
教研處以菜單的方式分類匯總講座主題,每次提供5個主題“菜單”(后來部分教師反映每個主題都很接地氣,都很想每個都去聽,但同時開講只能舍4選1,非常可惜,后來根據情況適當減少主題或時間錯位開展)通過一中校園網校本培訓選課系統(tǒng)公開發(fā)布,讓教師進行選擇,每次每位教師個人進行完全自主選擇其中一項,然后由信息組專項負責教師進行人數統(tǒng)計。據選課人數統(tǒng)計結果,兼顧結構均衡進行講座篩選(一般來說,選擇人數在15人以上的講座都要開設)。為了確保培訓在完全自主選擇的狀態(tài)下進行,同時也為了保證選擇了被淘汰課程的少數教師的權益,教師可以進行二次自主選擇。然后教研處與主講教師進行意見溝通,落實講座時間和支持條件,形成最終的講座菜單并通過校園網和校信通發(fā)布詳細的講座信息。教研處與主講教師和部分參與教師進行溝通,確定時間、地點。每一次專題講座,每一次活動要求落實簽名。要求教師做好聽課筆記,原則上要求35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寫好心得體會。主講教師每次講座時間控制在90分鐘內,然后解答聽課教師的提問,互動交流約30分鐘。因為是身邊的教師,大家放得很開,交流很熱烈。教研處安排人員負責填寫好校本培訓活動記錄表,并把教師培訓信息及時通過“江蘇省教師管理系統(tǒng)”進行登記,為參與教師申請校本培訓學時。
“一中講壇”已成為學校師德教育、教學研討和校本培訓的一個有效載體,激發(fā)了教師的教育內驅力。“一中講壇”并不是出于某種任務,而是教師成長的自覺需要;“一中講壇”也不僅僅是專業(yè)知識的補充,更是教師的精神家園和心理輔導課堂。為此,我們適當增加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比重,目的在于為教師搭建切身感受成功人生的平臺,激發(fā)工作和學習的熱情,營造科學、多元、開放、和諧的教育學術氛圍,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正如韋祥紅老師所說:“一中講壇真正體現(xiàn)草根式、接地氣理念,專家就是身邊的典型活字典。”該項活動曾被常州日報、常州晚報等專題報道。
三、校本研訓取得的成績
1. 名特優(yōu)教師群體逐漸形成。研訓工作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一支師德和教育教學水平高、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優(yōu)秀教師群體已基本形成,特別是我校教師樂于奉獻,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在常州社會上享有盛譽,成為常州市民心目中向往的著名教師品牌。其中學校五級梯隊發(fā)展良好。截至目前,學校共培養(yǎng)有“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yǎng)工程”培養(yǎng)對象李萬龍、房宏等2人,有李萬龍、費宏、劉霽華、陶兆寶、陳寶祥、李金蛟、房宏、陳雪泥等教授級高級教師8人,省特級教師8人,有全國優(yōu)秀教師1名,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 人,常州市名師工作室領銜人8 人,江蘇省“333”工程培養(yǎng)對象2人,特級教師后備人才3人、學科帶頭人等市五級梯隊人才近百名。有常州市學科中心組成員16人,常州市兼職教研員5 人,教科員1人。
2.教師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我校教師在課程與教學、主管班級教學、新教師培訓、課程評價等教育實踐活動中具備高水平的業(yè)務能力。大量名師和中青年教師以課程改革為契機積極尋找新的增長點,開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學研討活動,組織上千次組內聽課、議課、評課活動。學校在每學期大規(guī)模的中青年教師優(yōu)課評比的基礎上,積極地對外開課,積極推薦教師參與各類教學比賽,有一批青年教師在省市教學比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積極承辦了省、市教研等大型活動,開展各類教師教研沙龍活動。每年都有10多名教師在常州市教研活動或研討會上作專題講座,有10多名教師開設常州市級研究課、示范課。近幾年我校教師在省級教育教學比賽獲獎人數25人次,市級以上獲獎人數31人,吳文婷、都承峰、徐斌、卜方、錢柳云、顧秋娜、張玲娜、鄧小進、王培霞、顧超、趙越、孫旭等多位老師在全國、省、市評優(yōu)課、優(yōu)秀課例評比或基本功競賽中獲一等獎。李萬龍、房宏、費宏、劉霽華、阮航衛(wèi)、姚國英、李金蛟、袁守義、陳寶祥、畢曉敏、陶兆寶、俞順亮、王明華等一大批老師都形成了鮮明的教學風格。陳新華、吳文婷、鄧小進、蔣建兵等先后被評為常州市優(yōu)秀班主任。
3.教師教科研能力不斷發(fā)展。近幾年來,學校以創(chuàng)意項目、課題為抓手,構建了教科研三位一體的主動發(fā)展模式。學校承擔的1個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10多個省市級課題均順利結題,還有11個國家級、省市級課題正在研究。學校建設了微課程網站和E學習平臺,錄制微視頻達700多個,總訪問量達到12萬次以上。第三輪主動發(fā)展以來,創(chuàng)意項目的開展使得我校每個教研組、年級組都有了項目引領,推動了教研組、備課組、年級組主動發(fā)展,成效顯著,在市第四屆主動發(fā)展創(chuàng)意項目評價中我校的獲獎總數占全市高中學校的三分之一,有兩個項目獲得一等獎。教師積極撰寫、發(fā)表了大量高質量的教研論文,每年均有100篇左右論文公開發(fā)表或獲獎。5名名師提煉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出版教育教學專著多部。
4. 教師開發(fā)、開設課程的能力得到提高。許多教師一專多能,除能上好必修課程外,全部專任教師都勝任高中新課程中選修Ⅰ課程的教學,大多數教師具有開發(fā)選修Ⅱ課程的能力,近幾年來共開發(fā)出40多門比較成熟的校本選修課程。除了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外,學校逐漸形成了“課程向學生打開、向自然打開、向社會打開、向家長打開、向活動打開”的課程建設新思路。每年暑假學校開發(fā)了包括游學(西安延安營、徽風皖韻營、“行走在路上”等)、創(chuàng)客教育、智能機器人、老區(qū)社會實踐在內的20多門研學課程,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佳農探趣”野炊、割稻子,行知基地采茶、篝火晚會等注重學生動手和體驗,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軍訓時家長與孩子互寫家書,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家長走進課堂,先后開設過《古陶瓷與中國歷史興衰》《面包的制作》《職業(yè)律師簡介》《稅收基礎知識》等幾十門課程,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也讓學生感受到社會的豐富多彩。結合學校特色,我校建成了江蘇省智能機器人和“傳承•創(chuàng)新”美育兩個高中課程基地。
5.教育教學質量高位均衡發(fā)展。“每一位教師都是整個常州一中”,教師的高度決定學生的高度。我校教育教學質量高位均衡發(fā)展,高考本科達線率全省領先,近幾年二本達線率均在99%左右,一本達線率保持在70%以上。第三輪三年主動發(fā)展期間高二學業(yè)水平測試4A人數一直位居常州市區(qū)第一,人均高考加分穩(wěn)居常州大市第二。五大學科奧賽成績已穩(wěn)居常州大市第二,每年獲得省一等獎的人數都在70人左右。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和學科奧賽輔導機制已基本形成。
我校的增效減負、藝體教育、科技教育、項目建設和學生“三自發(fā)展”教育等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舉措在常州乃至江蘇省產生一定影響。介紹我校增效減負經驗的《課程生活與感悟——常州市第一中學深化增效減負,打造素質教育名校的實踐》一書由江蘇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2015年10月)。我校增效減負的經驗《增效減負,打造素質教育名校——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中學“增效減負”十年紀實》刊登在《中國教育報》(2015年9月30日第10版),《設計·課程·動力——常州市第一中學深化增效減負的三大舉措》發(fā)表在國家級雜志《基礎教育參考》(2015年第11期)上,受到廣泛關注。我校所完成的《基于學校課程統(tǒng)整的學生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研究》(GHB093191)經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領導小組順利驗收,審核通過準予結題。學校負責的“基于信息技術的混合學習”項目榮獲2013年省教育成果一等獎。2016年6月15日殷群校長、李萬龍副校長在江蘇省教科院組織的“校長沙龍”活動中以“增效減負——行動研究的實踐與反思”為主題面向全省進行網絡直播,介紹我校增效減負的實踐經驗。
但隨著學校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我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名師后備人才不足,主要表現(xiàn)為特級教師后備人才數量偏少,學科帶頭人年齡偏大,教科研水平尚需進一步提升。還有青年教師培養(yǎng)和班主任專業(yè)發(fā)展的任務還很重,具有研究生學歷教師比重還比較低等,這些都對我們的校本研訓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為此,學校將繼續(xù)堅持師德、師能并重,師德為先的基本方針。成立青年教師發(fā)展學校,繼續(xù)堅持以教育教學基本功競賽為核心的青年教師培養(yǎng)策略,根據形勢發(fā)展和學生特點不斷調整基本功競賽的內容和方式,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繼續(xù)堅持課題引領和評價引導的策略,要求市骨干教師以上教師積極申報市級以上課題或作為核心成員參與市級以上課題,以課題引領自身成長。健全優(yōu)秀教師多元發(fā)展機制,繼續(xù)探索優(yōu)秀教師分類評價、引導個性發(fā)展的方法,將優(yōu)秀教師分為王牌教師、特長型教師(如學科競賽等)、學者型教師和管理型教師。建立班主任職級制度。擬將在職班主任分為初級班主任、中級班主任、高級班主任和特級班主任等四個層次,與教師職稱并列,同等對待,引導、鼓勵優(yōu)秀教師擔任班主任。實施第三輪教師組主動發(fā)展規(guī)劃,嚴格以課例為核心的校本研修制度,充分利用智能錄播系統(tǒng)、微課在課例研究中的作用。進一步加大教師交流,積極派遣優(yōu)秀教師參加省內外的有關交流活動,特別是要加強優(yōu)秀教師與其他名校、高等院校的聯(lián)系,開拓視野,提升境界,開闊胸襟,激發(fā)動力。